试试看你的朋友圈有多少关注幼师这个群体的!
来源:育栋教育
时间:2019-05-21
点击:183
关于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负面新闻颇多,一时间,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仿佛成了众矢之地。不禁心里困惑:这是为什么呢?我想大家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不太了解,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。
每天晚上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,我老公都会用即抱怨又怀疑的口气问:“你们幼儿园能有啥事儿呀?成天从早忙到晚!”他这么一问,我是又生气又委屈,同时也在想:是呀,我从早到晚的到底做了些啥呢?我还真想不起来,也说不清楚。
这就让我觉得做幼儿园工作的人就像在家里做家务事的人一样,永远难以说出自己到底做了什么,也就难以得到勋章和功绩。问问做过家务的人就最清楚:你累得要死不活,老公回来一句话能把你噎死:“你成天在家里都做啥啦?”是啊,你做啥啦?做了的饭吃掉了;打扫干净的房间又脏了;洗干净的衣服已经晾干、熨好,放进衣柜了。从哪里能看出你的成绩呢?幼儿教师何尝不是如此。
很多幼儿园的老师每天7:15就已经到达幼儿园了,匆匆忙忙吃点早餐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。几十个孩子和自己在一起,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一个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,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,怕孩子摔跤,怕孩子打架,怕孩子发生意外。
打饭的时候要顾及到每一个孩子的需求,有的要添一两次,有的一口都不肯吃,这个时候你还得去喂他,劝他吃,给他讲道理,让他喝汤、吃菜,不要挑食。
每隔十几二十分钟和半小时(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时间不一样)还要组织孩子去喝水,气候比较干燥,就要多留心,让每个孩子喝够水。要管孩子拉屎拉尿,给小的擦屁股,大的也要检查有没有擦干净。要给孩子组织教学活动,开展户外活动,区域活动。上课的时候又唱又跳,又说又笑,时而扮仙子,时而扮大灰狼,没个消停的时候,这样才生动活泼,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呀。
孩子们睡觉的时候,小班的孩子要给他们脱衣服,鞋袜,给他们一个个的盖好被子;中大班的孩子也要帮助他们做好这些事情,要看他们午睡,不肯睡觉的孩子要去哄,自己不睡还要吵闹的孩子要去教育,哭闹的孩子就得抱在怀里哄他睡觉。乘着孩子睡着了这个空档,老师们或是备课,或是做教具,或是填各种工作表格,或是给家长打电话:哪个小朋友没来上学啦,要关心了解啦;哪个家长有啥意见啦,要沟通解释啦;哪个家长有啥疑惑啦,要解疑答惑啦。好不容易有点休息时间,刚刚准备躺下,可能园长又叫开紧急会议了,因为,某某幼儿园出事啦!
下午,孩子们起床了,要抬床(睡之前也要抬一次),要给女孩子们梳头,要组织新一轮教学活动,要继续喝水上洗手间,要户外活动,区域活动,要给孩子吃点心。四点半之前,孩子们要离开幼儿园了,要给他们整理书本,整理衣物,整理头发,拿全每个孩子的个人用品,不能拿错,不能有遗漏。如果遗漏了,可能会被家长投诉。有的幼儿园还会扣钱。
直到五点半,孩子们总算安全离开了。有的家长因为种种原因,五点半还没有来接孩子,老师就不能下班,要陪着这个孩子玩游戏,看书、做作业等等。好不容易所有的孩子都离开了,老师要打扫卫生,洗毛巾、洗口杯,给桌椅消毒,整理区域,补充区域材料,等等。
很多时候,老师们要六点过才吃得上晚饭。晚饭后,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又得给一些家长打电话,比如:新生家长需要了解孩子今天的表现啦;细心的家长需要知道孩子吃得多不多,睡得好不好,喝了几次水,拉没有拉大便等等。如果再有孩子不小心磕伤碰伤,那就更不得了啦,就得去家访呀,上门赔礼道歉呀。如果遇到通情达理的家长说:“没事儿,孩子是摔大的。
就是在家里也难免磕磕碰碰。你们老师带这么多孩子也不容易。“老师就感恩戴德得不得了了,把这位家长认作恩人和知己!如果遇到不依不饶的家长,老师就非常无奈,除了赔钱、赔时间和精力、赔小心,就没有第二条路可走。
幼儿教育是属于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教育,不像中小学,看得到成绩呀,分数呀这些显像性的东西;幼儿园的孩子的进步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中,要那所谓的指标来衡量还真不容易。所以,幼儿教师是最不容易看到所谓的成绩的职业,也是最容易被忘记的老师。
所以有人戏称现在的中国幼师是工作强度大、工资水平低、职业风险高的“高危职业”。
这也就是为啥越来越少的人不愿意从事幼儿教育的原因。
现在很多幼儿园招不到老师,甚至聘请不到园长。
我们需要为幼儿教师鼓与呼!
我们要歌颂他们的奉献精神!
我们要歌颂他们纯洁向上的精神!
我们要歌颂他们的爱心、童心和责任心、事业心!
我们要包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,给他们改正的机会,让他们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同!
我们要报道他们中间更多的好人好事,而不是只盯着那些负面新闻并无限放大!
我们要给他们更高的社会地位,给他们更高的经济报酬!让幼师能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之一!
只有这样,中国的学前教育才有前途!
只有这样,中国的教育才有未来!
而这一切,关系到每个家庭,每个孩子。所以,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有一个安全、健康、愉快的幼儿园生活,请为幼儿教师鼓与呼吧!给他们更多的尊重,更多的爱护,更多的包容,更多的关怀。
这,就是你给孩子的美好未来!
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内容来源网络,因无法核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!
上一篇:故事里的童年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