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子教育——孩子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认知,老师和家长你可知?

来源:育栋教育

时间:2019-05-08

点击:183

  很多家长会困惑: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乖得让人意外,有时候调皮得让人火冒三丈?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研究孩子们40多年,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读懂孩子的帮助太大了。
  01.
  两岁孩子
  “不”字当头,打滚撒赖,一意孤行,占有欲强,自私霸道。
  其实,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,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、意愿、意图。但他们不懂得表达,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。
 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,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、绕道为主。
  安全第一,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。
  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,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。
  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,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,采取恰当措施,比如让孩子吃饱、睡觉、带到其他地方玩等。
  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,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让步。
  把孩子的很多“坏行为”,理解成孩子探索、学习的求知行为。

  如你教孩子搭积木,他却偏要推倒你的成品,而不肯跟你学。这时,你应该把他的行为理解为,他现在对积木倒塌时的现象更感兴趣,他在琢磨推与倒之间的关系。从大约1岁半到2岁半前后,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“和顺期”与“执拗期”之间。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,因此这些“周期”也相对短一些。

  02.
  三岁孩子
  友善,平静,充满安全感,易于接受,也乐于分享。虽然在3岁的时候,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,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,但他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。他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,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。
  他步伐稳定,急转弯也不费劲。
  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好。
  但好景不长,从3岁半开始到4岁,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。
  3岁半是一个内向,焦虑,缺乏安全感,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。
  3岁半的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,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,也表现出不安全感,如口吃、常摔跤、有时紧张得发抖。
 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,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世界。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,每天,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,生活过得很不愉快。
  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,以及自我这个个体。
  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,这些朋友有的是人,有的是动物。
  更有趣的是,恋母情结会在这个时候出现。
  03.
  四岁孩子
  心是活泼的,喜爱冒险,喜爱远足,喜爱刺激。
  他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,去接触不认识的人,喜爱到新的地方,喜欢新的游戏,新的玩具,新的活动和新书。
  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,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有反应了。
  4岁孩子发现大人虽然还是握有大权,但是并非全能,同时,他也发现自己很有力量。
  从他的观点看来,坏事未尝不可以做,屋顶不会因此而塌下来。
  4岁的孩子经常开口闭口都是狗屎、大便之类的话。
  而到了4岁半,他开始学会了讨价还价。
  从这个时段开始,孩子也渐渐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坏。这个时期,他最高兴的事,莫过于在睡前,听一些小故事。
  04.
  五岁孩子:
  开朗而愉悦,懂事了、讲理了,想做个好小孩,讨妈妈欢心。这个年纪里,最令人喜悦的特质,就是他热爱生活,自得其乐,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。
  5岁小孩的生活总是跟现在息息相关。
  他非常在意他自己的房间、自己的家、所住的那条街道、邻居,以及幼儿园的教室。
  他对新的、陌生的事物没有太大的兴趣,也不会为了冒险而冒险。
  5岁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变得安静了、有节制了、更顾家了。
  他喜欢遵守既定的规则、限制,对于别人已经尝试过的,或既成的事实,就觉得安心舒坦些。
  他最有趣的时间是现在,最喜欢的地方是这里。
  5岁的小孩所以能够不惹麻烦,最关键的是他已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,可以判断自己什么事能做得到,什么事做不到。也就是说,他学会自我控制了,他会衡量自己的能力,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,判断得很准确,而且他就只尝试那些他认为一定办得到的。经过一次次的成功,他建立了自信。
  5岁的小孩不会胡思乱想地担心事情,6岁的小孩则常担心放学后找不到妈妈。
  5岁的小孩会认为,妈妈一定在家的,不只现在在家,以后永远也会在家,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灭的。
  到了5岁半,会有一个重大改变:不要在这个年纪教他读书写字。

  5岁半的特质是迟疑不决,懒散闲荡。但是5岁半时孩子的眼和手配合却不如从前那样快速、肯定。因此他经常把数字或者文字颠倒着写,所以最好不要在这个年纪教他读书写字。

  05.
  六岁孩子
  进人了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,个性极端两极化。
  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。
  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,而是他自己,他希望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。
  6岁孩子同时在很乖和很叛逆两个极端游走,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岁现象。
  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,难以忍受任何失败。而且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。
  噩梦也会给6岁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。
  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,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,又同时尝试要自己站起来,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赖任何人。
  6岁孩子,对“自己的东西”和“别人的东西”的分别还不是很清楚,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、他喜欢的东西,是惯常现象。
  06.
  七岁孩子
  不再像6岁时那样和你顶嘴,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。
  他往往记性不佳,容易分心,工作起来磨磨蹭蹭,对帮忙做家务不感兴趣。
  别人要他做什么事时,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,也不行动。
  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,充满了感伤的基调。
  他会觉得别人不喜欢他,有意找他麻烦。
  7岁孩子很容易把什么都朝坏的方面想象。7岁孩子很在意上学不迟到、作业及时完成、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,孩子从这时候开始,懂得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了。
  准确地说,他开始很在意老师怎么看待他,开始有心想做个让老师满意的好学生。
  而且,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间的时候了。这就是他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。
  如果能够,这时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、自己的抽屉、自己的箱子、自己的床。
  7岁孩子不但字迹变得小了很多,还喜欢专门琢磨很细小的东西,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和大脑配合的发育到了这一阶段。
  他会喜欢凑得很近很近地看,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东西了。
  7岁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。
  虽然道德观念的建立要到8岁才开始形成,但7岁娃已经开始出现建立道德感的萌芽。
  他开始在意不能去拿别人的东西(虽然偶尔他也还是会拿);不能说谎、骗人,做错了什么不去抵赖、推委;而且他会很有意愿地遵守规则,恪守无误。
  07.
  八岁孩子
  “招牌特质”是性格外向而开朗。
  和7岁孩子的沉郁退缩完全相反,他充满活力,喜欢冲上去迎战一切困难和挑战,而且做起事来爽快多了。
  另一个和7岁完全相反的,是忽然变成话匣子了。
  自己对别人的要求都忽然严格起来,甚至可以说是很苛刻。
  这种“审视”也使得他对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有相当准确的判断。这带给8岁孩子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成长,是他们开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观念,开始明白事情与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。
  他非常愿意做好孩子,愿意把事情做好,愿意遵守规矩。
  他对好与坏的观念,不再局限于父母是否允许怎么做,而是根据他萌芽的因果逻辑关系,初步建立起了是非观念。
  在此之前,孩子对“好”与“坏”的判断来自于父母“准许”或者“不准许”。
  8岁孩子对“对与错”的看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“好与坏”的两极,他的思维开始丰满起来。
  他很在意他对自己的感觉,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感觉。他会竖着耳朵听大人聊天时怎么评价他,或者揣摩他们说话时的脸色,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,对别人的批评则非常敏感。
  当他受到指责批评时,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责怪别人,好让自己容易承受些。
  8岁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。他非常需要妈妈分享他的思考、幻想、对话、游戏。
  他总喜欢和妈妈在一起,包括一起劳做、玩耍、聊天、读书,这让他觉得他“全部占有”着妈妈。妈妈无论怎么忙,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拨出半个小时,全心全意满足孩子“全部占有妈妈”的心理需求。这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对妈妈的心理依恋期,为孩子坦然走向9岁的独立打好基础。
  他这时充满了探索与探险的兴趣,空间感觉也扩展了很多。
  他可以自己在熟悉的路径上搭乘公车回家,在自己生活小区内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大,甚至越界跑到别人的私院里。
  他喜欢地理,喜欢研读甚至利用地图。
 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8岁孩子受伤的比例,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的。
  8岁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很敏感。
  他对家里发生的事开始关注起来,包括关注大人的电话、信件、闲聊,试图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。
  他很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,喜欢和同性别的孩子玩。这时的友情是真正的双向友情,因为他不再单纯以自我为中心,开始留意别人怎么做怎么想。
  他不但愿意为别人效劳,也希望别人能像他一样愿意回报他。

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内容来源网络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!


  • *
  • *
  • *

留言列表

育栋七巧板由张柯老师主编,是国内一家以七巧板传统
文化和现代幼教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发和推广的幼儿园特色教材。